唐山摄影网-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-http://www.tssyw.net

 找回密码
 中文名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2599|回复: 3

弄假成真的“田家窑”纯属唐山陶瓷史上的一场闹剧

[复制链接]

8

主题

33

帖子

125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25
发表于 2019-8-21 06:47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中文名注册

x
本帖最后由 老陶成局 于 2019-8-21 07:00 编辑

弄假成真的“田家窑”纯属唐山陶瓷史上的一场闹剧
黄志强
      自从1998年首届唐山陶瓷博览会召开之后,每年一届逐年召开。到2018年,已经召开了21届。在此期间,一个号称始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唐山细瓷作坊“田家窑”的相关展览,逐渐出现在唐山陶博会的会场,并被新闻媒体广为报道。其自称是“田家窑”第十三代传人的田景儒先生,几乎每年都要在陶博会上表演一下传统陶瓷手拉坯技艺,“田家窑” 似乎已经成为唐山陶瓷发展史的一个代表。

      笔者从事唐山陶瓷的收藏和研究已有30多年。早在1998年首届唐山陶博会举办之前,笔者就开始对唐山陶瓷进行收藏和研究了,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、实物资料、图片资料和口述资料,证实始于明代嘉靖年间的“陶成局”是唐山缸窑的第一家陶瓷作坊,一直没有听说过明代永乐年间唐山缸窑有过“田家窑”这么一家陶瓷作坊。

      近年来,笔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,并在20186月唐山东缸窑拆迁时,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,并走访了许多陶瓷老职工进行调查了解。在众多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的佐证下,证明“田家窑” 纯属子虚乌有,根本就不存在。

具体事实依据如下:

      (一)1986年以前的历史文献没有任何关于“田家窑”的记载

      唐山,古属滦州。目前,最早记载唐山缸窑陶瓷生产的是光绪版的《滦州志》,在其中的风俗篇中有这样简单的描述“唯唐山多缸窑,能制陶器,罂瓮、盆盎之属皆具焉。然粗笨,乏精细,其它日用所需皆来自异方云”,由此可见,时至清朝光绪年间,唐山缸窑只能生产日用粗瓷产品,日用细瓷来自江西景德镇等外地陶瓷产区。

      民国二年(1913年)滦州始称滦县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编纂的《滦县志》卷十四实业、陶业篇中称“滦县陶业有三百年之历史,至今始有细瓷之出售,然较江西瓷则有遜焉” ,其中的“滦县陶业”指的就是唐山陶瓷业。陶业篇对德盛窑业厂、新明瓷厂、启新磁厂三家唐山陶瓷企业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。其中德盛窑业厂一节有如下的论述:“德盛窑老厂在唐山北东缸窑,新厂在唐山市雹神庙旁。始名陶成局,创始于明世宗嘉靖年间。初立僅能造大缸、瓷盆等货。至前清末业,始改今名。因工业需要,乃创制耐火砖及单双釉缸管,又仿造各种细瓷”由此可见,陶成局是当时已有300多年历史的,唯一一家有历史文献明确记载的,始于明代的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。

      民国三十一年(1942年)出版的《唐山市概览》一书工业篇中,除了对开滦矿务局、启新洋灰有限公司工厂、唐山华新纺织工厂、京山铁路唐山工厂的介绍外,还着重了对陶成局家族企业——德盛窑业厂和新明瓷厂的介绍。可见由陶成局家族发展起来德盛窑业厂和新明瓷厂,当年在唐山工业发展的历史地位。

民国三十七年(1948年)出版的《唐山事》杂志第一辑中有7篇介绍唐山陶瓷的文章,题目分别是:陶成局与德盛窑、新明瓷厂、秦幼泉先生制瓷秘诀、启新磁厂、德盛窑业唐厂、新明再志、唐山缸窑面临危机。《唐山事》这本杂志,是19481212唐山解放前,介绍唐山陶瓷内容最多的一本杂志。

《滦州志》《滦县志》《唐山市概览》《唐山事》这四本历史文献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届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唐山文史资料中,有关唐山陶瓷的文章中引用史料的主要来源。

笔者仔细查阅了《滦州志》《滦县志》《唐山市概览》《唐山事》这四本历史文献,其中没有任何关于“田家窑”的记载。
      上世纪80年代初,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《唐山文史资料选辑》第二辑中,刊载了由唐山陶瓷公司唐瓷史编辑组编写的《唐山陶瓷生产的回顾》一文,内容比较丰富。在这篇文章中除了山东移民秦氏家族创办的“陶成局” 陶瓷作坊外,首次出现了山西移民范家、田家在唐山缸窑烧制缸盆的口述资料:据经营陶瓷业多年范星辉老人谈:“我先祖范时真与田家,是在明永乐二年(公元一四零四年)由山西省汾州府介休县司东村(也叫石墩村)迁到西缸窑的。莞豆山(也叫湾道山)西、南两面,蕴藏煤、矸甚丰,破土即是,就地取材,遂烧制缸、盆。由此可见,在这篇文章里,开始有了山西移民范家、田家于明永乐年间在唐山缸窑烧制缸盆的说法,但还是没有出现“田家窑” 的说法。

(二)《唐山陶瓷的传说》一书首现“田家窑”的传说

1986年12月,由唐山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编写的《唐山陶瓷的传说》一书中有两篇文章,首次以民间神话传说的形式出现了“田家窑”的说法。
第一篇文章《田鹤仿古瓷》是由张士杰讲述的,兰亭、青山搜集整理的。文章开头部分称:“这些窑民中,有户姓田的,叫田鹤,年已五十出头,只有老伴儿,却无儿无女,田鹤买下了胡窑主的窑后,起名田家窑,专门仿做烧制古瓷。”
之后文章讲述了田鹤仿古瓷的事,被瓷神所知,瓷神化身商人,让田鹤仿制古瓷瓶。后来田鹤成功仿制了古瓷瓶,并且让瓷神真假难辩。田鹤的手艺和为人,让瓷神深为感动,瓷神赠田鹤怀胎水,田鹤老伴喝下怀胎水怀孕,得子田群。田群长大后,与父亲田鹤学习仿制古瓷的手艺。于是田家仿制古瓷的手艺一直传了二百多年,但因只传长子,不传别人,结果传到第十代长孙田子丰时,有女无子,这仿古瓷的手艺没人传承了,田家窑因此也随着败落下来。

      第二篇文章《传子不传女》是由讲述人田景如,接着上篇《田鹤仿古瓷》讲述的,田彦生搜集整理的。文章一开头称:“田鹤仿古瓷的手传到第十代田子丰手里,技艺已是很高了,他仿制出来的古瓷,以假乱真,远近驰名。因此,田家窑的生意格外兴隆,只要田子丰挎着蓝子出去卖仿古瓷,全家人的一年吃喝费用就全有了。”
之后文章讲述了田子丰夫妇生育一儿一女,儿子早逝,田子丰仿古瓷手艺不传女儿。田子丰女儿长大后,被邻村窑主吴兰的儿子所娶。吴兰想通过儿媳妇学到田子丰仿古瓷手艺,没想到儿媳妇一无所知。几年过后,田子丰离开了人间。从此,田家仿古瓷的绝技便失传了。

由原唐山市商业学校田宝光、唐山市陶瓷技校田秀萍等人保存的《田氏家谱》中,生于同治元年(1862年)的田鹤群与田子丰是父子。田鹤群序四有:“余不敏,幼失学,及壮,发明一种特别之瓷业,光怪陆离,无奇不有,名既著,遂执以为生”的记载。由此可见,清末民国时期,田鹤群曾掌握特别的陶瓷技艺,但并没有说明是仿制古瓷的技艺,而且至今也未见一件田鹤群父子制作的仿古瓷传世
《唐山陶瓷的传说》一书中有关“田家窑”的两篇文章,将田鹤群的名字一分为二,变成了田鹤、田群父子;田鹤群的儿子田子丰变成了田鹤的第十代长孙。由此可见“田家窑”只是一个口述的民间神话传说,并没有什么历史依据。

      (三)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弄假成真被收录于官方史志

      19909月编写的《唐山陶瓷公司志》征求意见稿“行业沿革” 的章节中,首次将《田氏家谱》序言中田氏族人从山西移民到唐山的内容收录,并在“大事记”中有如下的记述:“民国初年,西缸窑人田鹤群创办‘田家窑’仿制古瓷成功” 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变成了真实的仿古瓷作坊,首次被唐山陶瓷公司编写的史志资料收录。后因唐山陶瓷公司解体,《唐山陶瓷公司志》未能正式出版。

      200012月,由华艺出版社出版的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《唐山陶瓷》一书,首次刊载了原《河北陶瓷》杂志总编赵鸿声老先生的文章《细瓷作坊田家窑》。

      文章开头写道:“清光绪年间,田鹤群(18621926),田子丰(18961946)父子的家庭手工作坊‘田家窑’生产出唐山最早的细瓷。”

      这篇文章将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 再次变成了真实的细瓷作坊,并且首次出现了许多关于田鹤群、田子丰父子仿制古瓷的内容。

20029月,赵鸿声的文章《唐山细瓷作坊田家窑》被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唐山市政协文史委编《唐山百年纪事—唐山文史资料精选》第一巻收录。

(四)以讹传讹,越传越神奇的“田家窑”

《唐山细瓷作坊田家窑》文章中称:“辛亥革命前后,田家窑仿制古瓷远近闻名。田鹤群专门搜集唐宋以来的古瓷和图样,经过多年钻研,掌握了较高的制瓷技术,仿制的古瓷真假难辨。京津一带古董商人闻名前来,求他修补古瓷残缺,配件配对。他的仿古瓷很受中外人士赏识,肯出重金购买,一个仿宋印花碗,日商以70元现洋买去。田家窑创制的烟斗和鼻烟壶很有名。烟斗有如花朵,周围衬以花生、瓜子、杏仁、豆粒等八种美食雕塑,称八宝果仁烟斗,上面着色,严然如真,每个售价6元现洋。鼻烟壶小巧玲珑,十分精美,价格昂贵。”

      文章中还称:“传说,北京有一伤兵,得一古柴窑青瓷小碗,故宫一位专家视为稀世之宝,以河北老家一所宅第与之交换,后来得知此碗乃唐山创制。可见唐山古有高人!人们认为高人非田窑莫属。”
      为了解《唐山细瓷作坊田家窑》的这些论述是否真实,笔者曾经采访过作者赵鸿声老先生。据赵老介绍,这些“田家窑”的故事是根据某些人的口述资料整理编写的,无法检验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
无独有偶,2016年8月,由唐山市路北区政协编写的《唐山缸窑地区史》一书,对“田家窑”的论述更是离奇。该书第90页称:“田家窑的田鹤群,专门搜集唐宋以来的古瓷进行模仿。他们得知皇宫盛喜鼻烟壶,于是专门制作烟斗、鼻烟壶,向皇宫销售。”
中国古代烟具以铜制的水烟袋和早烟袋为主。烟斗是起源于欧美的木制烟具,清末民初,木制烟斗作为舶来品开始传入中国,为少数达官贵人所接受。在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陶瓷中,没有陶瓷烟斗这个品种。至今为止,没有发观一件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制作的“每个售价6元现洋”的陶瓷烟斗存世。

鼻烟壶是盛装鼻烟的容器,因其工艺精美成为人们的收藏品。皇宫收藏的陶瓷鼻烟壶都是来自江西景德镇官窑,以及外邦进贡的顶级艺术品。唐山民间传说的陶瓷作坊“田家窑”制作的烟斗、鼻烟壶,向皇宫销售?是不可能发生的事。

唐代的唐三彩陶器,与宋代的哥、官、汝、定、钧五大名窑瓷器,皆为稀世之宝。后世的一些仿品,时代特征明显,常见的有清代仿哥窑瓷器。如今,在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樊家井区域,仿制古瓷的陶瓷作坊比比皆是,技术手段先进,并且不乏仿制古瓷的高手。制作的仿古瓷,还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作旧。但是,他们也很难仿造出以假乱真的,骗过故宫专家的唐宋古瓷。

清末民国时期,地处北方的唐山一直以生产大缸等粗瓷产品而闻名。由于本地的陶土、釉料与其它陶瓷产区的陶土、釉料有明显区别,陶瓷的生产工艺及烧造方法,在南方与北方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差别,所以唐山缺乏仿制古瓷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能力。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 田鹤群父子仿制的唐宋古瓷,让人真假难辨,甚至让故宫专家误认为是稀世之宝,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

另外,民国时期位于唐山财神庙街的“三义斋”是唐山最著名的古玩商号。据1942年出版的《唐山市概览》记载:当年唐山有15家古玩商号,三义斋的老板王兆凤,是唐山古玩业同业公会的会长。

如果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仿制古瓷如此声名远播,在唐山古玩业一定也是闻名遐迩,田鹤群父子应该是在唐山陶瓷业、古玩业都享有盛誉的名人。田子丰1946年去世,但是在田子丰在世时1942年出版的《唐山市概览》,田子丰去世后1948年出版的《唐山事》等历史文献中,却没有对田鹤群父子及“田家窑” 的相关记载。时至今日,在唐山古玩界的古陶瓷收藏家中,没听说过、也没见到过有一件所谓的“田家窑”仿古瓷器,在唐山及北京、天津等地古玩界流传。

      更有意思的是,自称是“田家窑” 后人的田景儒,前些年摇身一变,成了“田家窑” 的第13代传人。201167,唐山劳动日报还以《田景儒:唐山陶瓷“田家窑”第13代传人》为题予以报道。

报道中称:“唐山素有‘北方瓷都’的美誉。有文字可考的明确记载是,明永乐二年(1404)田时宽从山西来唐山,后选中有煤、有水、有陶土的弯道山建成第一座馒头窑。田家窑历经600余年窑火不断,世袭承办,成为唐山陶瓷历史的代表。”以及“田景儒是田氏制陶第13代传人,精气神儿十足,根本不像75岁的老人。他自幼习学制陶,醉心陶艺,是唐山市手工制坯中堪称‘全活’的少数老师傅之一。”
唐山民间流传的《田氏家谱》是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主要依据。但是,在《田氏家谱》的序言及其它内容中,没有发现“田家窑”这三个字,更没有田氏族人在弯道山建馒头窑,创办“田家窑”的详细记载。

《田氏家谱》在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的序中称:“我田氏一族,肇基自山西汾州府内,寄居在介休司东村中,传家既久,永世无穷,明德方新,克昌厥后。念宗盟之有托,岂忍舍旧而从新。奈时势之所迫,偏宜去彼而就此。爰及永乐二年,转徒永平,迁居滦郡,社选曹口,宅卜缸窑。此固创业之始基,而亦后之宏图” 。另外,《序二》称:“永乐年移居缸窑庄” ;《序五》称:“时宽祖迁于西缸窑” 。由此可见,《田氏家谱》序言中的记述,只能证明田氏族人由山西移民到唐山,在道光年间唐山“缸窑”的地名已经形成。

      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传人田鹤群之子田子丰,有女无子。1946年田子丰去世后绝户,手艺失传。请问,非田子丰直系亲属的田景儒,是怎么可能成为“田家窑”的第13代传人呢?

还有,那“田家窑”第1代到12代的传人都是谁呢?年轻时在原唐山第六瓷厂粗瓷厂当学徒工的田景儒,他这个“田家窑”13代传人是从谁手中传承了“田家窑” 的手艺呢?

报道中说,田家窑历经600余年窑火不断,世袭承办,并且已经传承了13代,为什么没有一件公认的“田家窑” 陶瓷作品传世?

存在这些无法解释的疑问,“田家窑” 只是传说而已。关于这些疑问,笔者曾与赵鸿声老先生交流过,他非常认可笔者的看法。

2015年,赵鸿声老先生与笔者共同撰写的文章《明清唐山陶瓷一瞥》以全新的角度论述了明清时期唐山陶瓷的发展历史,并发表在2015年8月份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《山东陶瓷》第三期杂志上。

在文章中,我们对“田家窑” 的故事做了简单介绍后,认为尚未发现一件公认的“田家窑”细瓷作品传世,唐山细瓷作坊“田家窑” 只是唐山陶瓷史上的一段传说。

(五)唐山缸窑根本就没有“田家窑”这个字号
唐山缸窑是唐山陶瓷的发祥地,有着600年的发展历史。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,在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——陶成局的带动下,唐山缸窑的陶瓷生产逐步发展壮大。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到民国后期,唐山东缸窑、西缸窑的陶瓷作坊(瓷厂)已有数十家之多。

据《唐山陶瓷公司志》征求意见稿刊载的“1949年东缸窑瓷厂情况调查表” 的统计,东缸窑有陶瓷作坊(瓷厂)38家,其字号如下:

三合义、东陶成信记、东陶成义记、本茂局、宝善兴仁记、庆和成、东全顺、致远成、三成局福记、东陶成东记、裕兴成、辅顺、瑞兴、振义家庭磁社、峻庆局义记、广裕昌、忠义磁厂、合记磁厂、德盛成、汉记磁厂、老陶成、新明瓷厂、鸣远瓷厂、声远盆厂、复盛局、文记磁厂、天义成、顺兴瓷厂、良辅磁厂、裕丰瓷厂、周锡嘏、双义成、工农磁厂、农工磁厂、合作窑厂、贞记合作窑厂、农民磁厂、义来局。

据《唐山陶瓷公司志》征求意见稿刊载的“1949年西缸窑瓷厂情况调查表” 的统计,西缸窑有陶瓷作坊(瓷厂)31家,其字号如下:

德顺隆新记、谦益恒、德顺局、真成局、峻成局、义盛局、同成局、世和顺、天德、德顺兴、西域成、德顺隆德记、新华约记、万和局、永立、天兴成、广泰成、益顺兴、华兴、相昌顺、广裕兴、公益、义源、祥瑞增、劳工、工民、裕成、义和成、祥瑞增劳工、李鹤岭、王栋臣。

由此可见,唐山缸窑的陶瓷作坊以“局” “成” “兴”“顺” 字命名的居多,还有以周锡嘏、李鹤岭、王栋臣等个人姓名命名的瓷厂。

其中西缸窑的义盛局的窑主田世瑷、德顺局的窑主田振亚、德顺兴的窑主田振英、祥瑞增的窑主田振东,他们都是山西移民的后裔。

从1986年以前的历史文献上显示,唐山缸窑的陶瓷作坊中没有“田家窑” 这个字号。同时,至今没有发现“田家窑” 的窑址遗迹 ,也没有发现一件公认的“田家窑”陶瓷产品传世。另外“田家窑” 的叫法,也不附和唐山缸窑陶瓷作坊命名的习俗。

2018年6月,已有600年传承的唐山东缸窑开始拆迁,笔者与唐山民间收藏家马连珠先生,在东缸窑拆迁现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采访调查,收集了大量的唐山陶瓷实物资料和口述史资料,其中马连珠先生发现并收藏了一个带有“义盛局”字号的老缸。“义盛局” 是山西移民田氏人家后裔,清末民初在西缸窑创办的一家陶瓷作坊。

因为西缸窑早已拆迁,盖起了楼房小区,所以在东缸窑拆迁现场调查过程中,我们特别留意对“田家窑”的相关信息的调查,釆访了年逾八旬的唐山缸窑最后的制缸艺人(俗称缸师傅)王作勤,70多岁的唐山第六瓷厂老职工、田景儒的工友吴焕章等人,他们都说:这个“田家窑” 不存在,是某些人编出来的。

在此同时,20188月,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唐山市政协编著的《唐山城市发展史》一书正式出版。在这本书的“近代工业体系的构建”章节中,仍然继续鼓吹子虚乌有的“田家窑” ,并且还有了:“至1943年,田家窑改为德顺隆新记窑业厂。”这种新说法。

      德顺隆新记窑业厂(唐山第六瓷厂前身),是由爱国民主人士邢詹亭、中共地下党员谷静波等人,于194311在唐山西缸窑购买田姓人士开办的字号为“德顺隆”的旧窑厂,更名为“德顺隆新记窑业厂”创办的陶瓷企业。该厂曾是中共地下党的工作站,与传说中在弯道山建窑“田家窑” 一点关系都没有。再有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 根本就不存在,何来的1943年田家窑改为德顺隆新记窑业厂之说?

      陶瓷是唐山工业民俗文化的载体,其历史研究需要文献资料、实物资料、图片资料、口述资料的相互印证,由此得出的研究成果才能令人信服。俗话说“孤证不立”,传说中的“田家窑”一无文献资料的记载,二无窑址遗迹的存在,三无实物作品的传世,四无图片资料的见证;单凭《田氏家谱》上的只言片语,以及某些人的口述资料和民间传说,这样的“田家窑”是不成立的。

然而现实并非如此,弄假成真的“田家窑” 在唐山反到受到有关方面的热捧。近年来,甚至有人打着唐山市政协文史研究会的旗号,到山西某地为“田家窑”去寻根问祖。在无任何史料证明的情况下,仅凭道听途说,就认为山西某地是唐山陶瓷的源头,山西移民是唐山陶瓷的老师,唐山陶瓷由此而来,真是滑天下之大稽。

常言道:“匠从八方来,器成天下走” ,可见陶瓷是以产地为标志的。明代初年,实施移民屯田制度,山东、山西移民与原住民,以及朝鲜移民,在唐山陡河沿岸人烟稀少而土地肥沃的义丰社(今东缸窑、西缸窑)一带开荒种地,建造房屋,以农为业。农闲之时,有制陶技艺的移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陶土、煤炭、水源等自然资源,建土窑烧制陶器、粗瓷制品,用于相互交换生产、生活物资。唐山缸窑600年的陶瓷生产,由此而萌发。

在笔者收藏的民国二十年十一月(1931年11月)燕京大学经济学系出版的《河北省之陶业》论文单行本中,就有唐山“明时朝鲜人即有从事陶业于此地者” 的记载。

经过上百年的繁衍生息,到了嘉靖年间,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,为满足人们对生产、生活物资的需求,已是富户的山东移民秦氏家族,创办了以陶瓷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——陶成局,雇用山东移民同乡常氏家族制缸艺人,就地取材,建造馒头窑,生产大缸等粗瓷产品。由此唐山东缸窑、西缸窑,以及秦氏族人的居住地“秦庄”等地名逐渐形成,并沿用至今。

清末民初,随着陶成局的发展壮大,形成了德盛窑业厂、新明瓷厂、东陶成窑业厂三大企业,并在天津开设德盛缸店和德盛窑业厂分厂及总事务处,成为唐山最大的家族陶瓷企业,其产量占全唐山的70%以上。

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后,德盛窑业厂先后更名为河北省唐山市公私合营德盛窑业厂、唐山红卫陶瓷厂,1972年正式更名为唐山建筑陶瓷厂,并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一家国营建筑卫生陶瓷企业。

始建于1914年的启新洋灰公司附属厂唐山启新磁厂,是我国最早实现陶瓷工业化生产的企业,生产出我国第一件卫生瓷、第一块彩色陶瓷铺地砖和釉面砖、第一件出口贴花日用瓷。

唐山解放后,唐山启新磁厂被人民政府接管。新中国成立后,成为我国最早的国营建筑卫生陶瓷企业,生产出中国最早的高温化学瓷。1955年更名为唐山陶瓷厂,是我国唯一生产铁路、轮船、舰艇专用卫生洁具的陶瓷企业。1980年、1987年,唐山陶瓷厂生产的“唐陶牌” 系列卫生洁具,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和金质奖。

唐山陶瓷600年的发展历史,可谓是亮点纷呈。唐山博物馆及民间人士所收藏的,陶成局、德盛窑业厂、新明瓷厂、唐山启新磁厂等陶瓷企业,遗存的各种工业陶瓷、各种日用瓷器、各种建筑卫生陶瓷、各种文献图片资料,已经成为唐山陶瓷工业民俗文化的历史见证。

可悲的是“抛却自家无尽藏,沿门托钵效贫儿”弄假成真,由子虚乌有的“田家窑”而引发的种种奇怪的现象,纯属唐山陶瓷史上的一场闹剧。你方唱罢,我登场,不知这场闹剧何时落幕。

      在我国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社会背景下,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。深入发掘与弘扬城市历史文化,正本清源、去伪存真,彰显出唐山“北方瓷都”独特的城市品味和文化内涵,才是促进唐山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。否则,只能是败笔连连,徒增笑料尔!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8

主题

33

帖子

125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25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8-21 06:49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附图:
1_副本.jpg

2_副本.jpg

3_副本.jpg

4_副本.jpg

5_副本.jpg

6_副本.jpg

7_副本.jpg

8_副本.jpg

9_副本.jp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261

帖子

4042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4042
发表于 2019-10-8 23:09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应该正本清源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7

主题

282

帖子

2133

积分

金牌会员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2133
发表于 2019-10-10 10:59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把神化传说当正史传播,可笑!史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疏忽,支持、点赞老陶成局的严谨治学精神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名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电话:0315-2855767;13703158887 QQ|手机版|小黑屋|唐山摄影网 ( 冀ICP备2021006447号-1 )

GMT+8, 2024-4-30 13:55 , Processed in 0.187200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